欢迎到访9999js金沙老品牌!

副教授
李喜梅

undefined

姓名:李喜梅

职称:副教授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

邮编:730050

电话:13619366960

传真:

E-mail:mei611@163.com

主页:

教育经历

2002年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2001-2003长安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进修学习, 

2007年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2015年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2002.6-2007.9 9999js金沙老品牌助教

2007.7-2016.9 9999js金沙老品牌讲师

2016.9-今9999js金沙老品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桥梁工程》、《结构力学》、《桥梁抗震与抗风》、《桥梁结构选型及概念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

研究生课程:《随机振动》、《高等桥梁结构理论》、《桥梁振动与抗震》、《工程结构可靠性》


学术兼职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青年委员

《公路交通科技》、《振动与冲击》、《地震工程学报》、《兰州理工大学》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研究领域:

桥梁结构减隔震分析、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结构随机振动、车桥耦合分析等

奖励与荣誉

2021年甘肃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李喜梅(3/6),西部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探索与实践,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

李喜梅(5/6),西部院校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通识教育及课外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

李喜梅(4/9), 结构基本损伤识别与健康状态评估研究,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

李喜梅(3/10), 建筑结构的损伤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甘肃省建设厅,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研究领域

桥梁结构减隔震分析、桥梁结构振动控制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2268028,序列型地震作用下曲线梁桥抗震性能及动力可靠度研究,2023/01-2026/12, 33万元,在研,主持

2.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GS03412、基于扩展散体单元法的曲线梁桥倒塌模式与控制策略,2014/11-2016/11,已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基金委, 项目编号:E0808,隔震结构多向动力耦合激励作用下连续倒塌力学行为及支承位移场异变监测研究, 2016/1-2020/1,已结题,参与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978130、多维地震激励下隔震结构的近断层动力灾变机制研究,2009/09-2012/12,34万元,已结题,参与

社会兼职


学术成果

1.李喜梅,王新,母渤海等.车辆荷载作用下双工字钢-混组合连续梁桥振动控制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22,35(07):173-183.

2.李喜梅,王建成,母渤海.多维非平稳随机激励下隔震曲线梁桥的非线性振动控制[J].振动与冲击,2022,41(12):67-74+187.

3.水平双向地震激励下基于序列最优控制算法曲线梁桥控制分析振动与冲击2015. 5, vol34, No10, 6-12(EI:20152400928127)

4.基于DOM法的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 12, vol32, 136-140(EI:20130515972877)

5.李喜梅, 李明睿, 母渤海. 人工主余震作用下桥墩结构损伤预测评估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21, 43(06): 1402-1408.

6.李喜梅,杜永峰,母渤海.多维地震激励下曲线梁桥简化模型及最不利输入方向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 42(02):304-310.

7.李喜梅,徐伟,母渤海.钢-混组合梁桥车桥耦合竖向振动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22,44(02):227-233.

8.李喜梅,付阿雄.考虑材料劣化钢筋混凝土梁桥抗震性能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21,47(03):139-145.

9.化冰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承载力退化试验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12, vol40, No6, 120-123

10.The Simplified Model and the Critical Angle of the Curved Bridges with Multi-dimensional Earthquake Excitatio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 vol827, 136-140.

11.李喜梅, 杜永峰. 非平稳地震激励下隔震曲线梁桥振动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 2016, 38(01):103-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