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9999js金沙老品牌!

党员风采
【甘肃日报】:用心做一件“耐久”的事——记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所长杜永峰

    作者:记者 李欣瑶  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324 发布时间:2015-06-02

             

        《甘肃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杜永峰教授

         

            杜永峰的办公室有些凌乱,里面堆满了仪器、材料、军大衣,还有他这些年来研究的各种类型的“隔震垫”。

            但是谈起自己的研究,杜永峰条理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追求精确,说到某处不确定的地方,都要在电脑上查到详细的内容。

            近20年来,杜永峰都在研究一种能够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损害的“隔震垫”,这件事在杜永峰心中很重要。

            把国外技术“拿来”

            杜永峰是兰州理工大学的教授,也是国内防震减灾领域的专家,他对“隔震垫”的研究始于1996年。

            “隔震垫”的专业名称叫作“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也就是一种放置在建筑物地基与上体结构中间,直径在40厘米至1米之间,厚度是13厘米到21厘米,由橡胶和钢板制作的圆柱形装置。

            传统的建筑物地基与上体结构连成一体,地震来临时,楼体结构随着地基一同摇晃;放置了“隔震垫”的建筑物,在地震摇晃时,由于“隔震垫”隔开了地基与上体结构,上体结构的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也减小约一半。

            这项技术起源于新西兰,最初引入到国内南方应用。1996年,杜永峰开始这项课题的研究,想看看这项技术能不能用于北方。

            “隔震垫”引入北方,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低温。“隔震垫”要在冷冻机里经受零下50多摄氏度的严寒,然后迅速取出,再在实验室中接受模拟地震震动,据此分析出相关数据。

            杜永峰他们一头扎进了零摄氏度以下的实验室里。虽然穿着军大衣还直打哆嗦,但是每次取出冷冻的“隔震垫”后,都尽力用最快的速度安装好并进行实验。

            经过长时间低温环境的测试,杜永峰发现由橡胶和钢板制成的“隔震垫”在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中,虽然橡胶会变硬,但是减震系数并没有降低,这就意味着“隔震垫”可以用于北方。

            得出这一结论,距项目开始已经过去了3年时间。

            寻找适合甘肃的方案

            “隔震垫”应用研究一开始,就有很多难题。

            国外以及南方建筑所用的设计图纸、建设标准、甚至每个“隔震垫”的大小参数等都因为不符合甘肃实际,不能拿来套用,这些都需要杜永峰和研究人员一一研究确定。

            杜永峰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如动力分析、可靠度计算等复杂琐碎的工作。1999年,杜永峰将研究成果凝结成了一本《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构造的甘肃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这本图集不仅为我省隔震构造建筑设计提供了范本,也是全国最早的一本隔震构造图集。

            研究成果形成后,杜永峰马上用于实践中。陇南市的3栋砖混住宅楼最早引入了“隔震垫”设计,杜永峰和他的团队对这3栋楼的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并提供了“隔震垫”的配置方案。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杜永峰形容自己“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这是省内应用这一技术的建筑第一次经历地震。2008年5月14日,杜永峰作为我省派出的专家奔赴陇南地震灾区,对当地的建筑受损情况进行“诊断”。

            当他见到那3栋6层的住宅楼时,“悬着的心一下就落进了肚子里。”杜永峰说,这3栋建筑几乎可以用“完好无损”来形容,不仅墙体没有出现裂缝,连住户家中的东西也几乎没有因为地震出现掉落的情况。

            这一次地震的“洗礼”,大大增加了杜永峰推广这一技术的信心。如今,这一技术已在我省的250多栋建筑中得以应用。

            用心去做才能“耐久”

            虽然所做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在杜永峰看来,这是在国外研究基础上进行的验证性研究。

            杜永峰想做的,是创新性的研究。

            在 结构地震响应控制的“激励-控制异点强迫振动系统”中,有一种沿用了20多年的近似算法。杜永峰在长期研究中,找到了一种更为严密的控制算法,这一算法从 科学角度让防震技术的混合控制有了更为严密的理论依据。这项研究不仅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也得到国内外业界人士的认可。

            在做研究的同时,杜永峰一直在致力于“隔震”技术的推广。

            这位大学教授逢人就会发一张没有人名的名片,上面印着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所做的研究工作。

            杜永峰说:“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隔震’这项技术,也想让它用于更多的建筑。”

            在杜永峰心中,防震减灾要遵循一个规律——按照规范修建的房屋才能够耐久。为此,他不断地为施工、监理、质量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各种培训。他说:“我希望各地都用规范的隔震技术,设计、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依照规范进行。”

            去年7月,省建设厅下发通知,要求对我省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区,地震灾后重建的4层至12层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医院医疗用房、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基础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

            这让杜永峰非常振奋,他说:“‘隔震’技术对于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来说非常有用,我会一直做下去。”

         

        链接: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5-06/02/content_256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