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峰教授
11月1日,《甘肃日报》在第2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栏目报道了兰州理工大学杜永峰教授的先进事迹,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 李欣瑶)在广阔的西部大地上,有大量的土木工程项目正在建设。这些项目对防灾减灾方面的优秀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
杜永峰是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所长,他和他的团队在西部高校里潜心教学、科研,为西部建设培养防灾减灾专业人才。
1989年,杜永峰硕士毕业后留在兰州理工大学任教。刚刚留校的他就从老教师手里接过了讲授弹性力学课程的任务。这门课程学术上难度大,为了把课讲好,杜永峰在开课前查阅了很多教学参考书,讲稿写了4遍才走上讲台。
结构抗震等防灾减灾技术现在是杜永峰研究团队的品牌。但三十年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很薄弱,一些新的理论、新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杜永峰当时还是青年教师,要开好相关课程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他只能靠自己努力,利用研究生阶段练就的计算机编程技能和科研方面的优势,编制出了教学演示软件,并通过不断完善、修改,解决了本科生理论学习、毕业设计中结构分析和软件实践的难题。
杜永峰的课堂,总有很多创新之举。他引入了热点案例教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讲课、开设双语课程、推进模拟科研教学模式等教学新方法。杜永峰还利用课题组团队承担多门课程的优势,把部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课程融合中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在本科生教育中,杜永峰经常深入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其从入学开始就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学术前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杜永峰为学生制定了长期的学术规划,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训练模式。
杜永峰在《弹性力学》等理论比较抽象的课程中推行教材立体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工程和试验模型,把力学模型和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联系起来。他指导学生把多门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工程应用的实例,并撰写课外研究论文,在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加以应用。
杜永峰承担主讲的《结构优化设计》是兰州理工大学我院开设最早的一门双语课程,也是学院目前仍在开设的唯一一门双语课程。考虑到我省生源英语口语基础相对薄弱,为了保证双语课的开课效果,杜永峰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强化结构专业的英语词汇。他还为学生安排了双语活动,邀请国外专家、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走进本科生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同时,杜永峰十分重视自己团队与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借力国际一流团队,提高自己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目前,杜永峰团队的青年教师中,先后有17人次在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做访问学者或开展短期交流。近二十年来,他每年都会邀请多位国内外本研究领域专家为团队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报告,其中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一批国际知名专家。2010年以来,杜永峰还先后招收了土耳其、罗马尼亚、美国等国的博士后留学生及访问学者来团队做短期合作研究。
在教学与研究的同时,杜永峰借助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七七级校友的资助,以及爱心企业的支持,发起成立了奖励青年教师的“建工七七基金”,以及奖励学生的“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新技术新人才基金”。截至目前,这两项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60万元。
杜永峰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岗位平凡、工作平凡,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但每个人在社会上就像一颗螺丝钉,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如果每个人都有热爱国家、热爱西部这片热土的情怀,心里常常装着爱国、奋斗的意识,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守好自己的底线,为西部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社会就更加美好,国家就会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