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9999js金沙老品牌!

学院新闻
【校友风采】王骞:建大桥如“踩钢丝”
2024-03-13 14:38 点击: 作者: 来源:

王骞,2004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任职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六分公司总工程师。参与建造了多个世界级桥梁工程,对斜拉桥、拱桥、刚构桥建设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对缆索吊装工艺,转体、平移、提升工艺、悬拼工艺等有丰富的技术应用研究。

期间发表主要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全国专业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中1篇,国家级专业论文5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第一发明人8项)。主持的《刚构桥0#段无焊接支架施工工法研究》获得贵州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完成的“刚构桥0#段无焊接支架施工技术”被列为2018年度贵州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2019年被贵州省公路学会授予“第一届贵州省公路青年科技奖”;2021年被中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委员会命名王骞同志为第二批贵州交通科技英才;2024年作为“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成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青山间,绿水上,三座浅蓝色的钻石塔顶直刺蓝天,264根长短不一的拉索如翩跹起舞的苗族裙摆,云腾雾绕中,平塘大桥与山水峡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人间美景。

“干世界级工程就像是踩钢丝,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成员,贵州交建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六公司总工程师王骞用“踩钢丝”的严谨和细致,把这座“天空之桥”从图纸变为了现实。

王骞和团队负责的平塘大桥三座桥塔中第二高的15号桥塔,高320米,建设之初,他们就遇到了“难题”——怎样才能打牢地基?

地基牢固才能支撑数百米塔柱,特别是在平塘山谷高差数百米特殊地势下,桥塔施工难度更是巨大。

王骞说,为了让桥塔不仅能够抗风抗地震,还要有足够强的支撑能力,桥塔的桩基深度,是以往桥梁的两倍多。因此他们采用了人工打孔模式,直径3米5的孔桩由5个人共同施工完成,这样的孔,在40深的桩基内,一共有24根,形成了一个近3个篮球场大的“矩阵”。

平塘大桥

2017年6月,平塘大桥即将进入墩柱实心段施工,面对116米的高空、C50高标号混凝土、30多度的高温、2200方大体积混凝土,怎样控制好高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在经过团队成员积极建言献策后,王骞决定研发新型的保温模板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研发适应项目使用的保温模板,王骞多次到保温材料生产厂家进行考察比选,材料选定后,又发现市场上没有现成的加工厂家和设备,通过四处走访,无意中发现一家木门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正好能解决保温模板加工的需求,当即就在那里定制样品,第二天取样回项目做实验,实验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取样回项目,王骞提着八块约60斤重样品,走了一公里的厂区路,通过打车、坐高铁、坐小巴、坐大巴、坐项目出来买菜的皮卡,五次转乘才到项目,到项目时手上和脚上被模板的轮角划了5、6道擦痕。过程很艰辛,结果很完美。团队研发的保温模板不但获得专利,也被推广到大小井、云雾、北盘江等世界级特大桥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跨越高山和深谷,就只有通过桥和隧道来完成。”王骞拥有20年的桥梁建设经验,身为贵州人的他,明白桥梁对多山多谷的贵州而言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获 ,他感到很满足。

未来,他也将继续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努力实现道路更顺畅、人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幸福的梦想。